跨部門協作要成功,先談信任?還是利益?

跨部門協作要成功,先談信任?還是利益?

在英特爾服務期間,每到農曆年前,都必須去趟美國。期間的N個會議裡,有一個是與我相同Function、派駐在全球各大區的代表,必須出席的業務會報。每個代表利用1小時,說明該區的工作總結和新年度的工作方向。

有一年,美洲區的同事壓軸,這是他在英特爾的第三年。一上台,打出的第一頁PPT只有一個字——TRUST。令人驚訝地,他老兄不管議程規定,花了整整1小時只談「信任」。

主要訴求是:他的工作,需要和各大區合作才能達成,但他覺得彼此缺乏信任基礎,造成他工作不順利,結果不如預期,於是想凝聚大家對「信任」的共識。我在台下聽了,第一時間覺得有點邏輯;但再仔細想,為何上個年度,我卻沒將「與他合作」列為我的優先工作項目呢?

有人認為,企業只要落實OKR的兩個精髓:目標的「上下一致、左右對齊」和信息的「公開透明」,就能解決跨部門協作的問題。我在英特爾的OKR歷練過程,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,還差臨門一腳。這一腳是:關注人性心理。

過往的企業培訓課程中,我問學員:如果你是開店老闆,每一分錢都來自你口袋。在你付出資源前,會先考慮獲得什麼好處,再決定是否付出嗎?

換個身份,你是幫公司打工的。不管是主動或被要求和其他部門合作,你會先考慮獲得什麼利益,再決定投入合作嗎?

結果發現,超過7成的上班族學員,不會先將利益攤在檯面上談。我好奇追問:為什麼當老闆和當打工仔,你們的做法不同?答案有趣了!「因為我們整家公司就是一個團隊,應該不要那麼計較。所以不習慣談利益。」

我再問:「那大家來上班,是來交朋友的?還是想獲得自己努力後應有的報償?」此時大家面面相覷,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。

部門的本位主義盛行,是許多企業營運的最痛。大家開會時,嘴上往往說沒問題,一旦開始行動就推三阻四,有時還較勁競爭,甚至給小鞋穿。說好的「一個團隊」精神,怎麼一下不見了?

理由很簡單:沒看到利益,就沒動機。

(來源:Unsplash)

許多跨部門協作的失敗案例,說明人性要面子,最終更要裡子。這也無可厚非,但為何不坦率點,先談談「裡子」呢?

我認為企業的跨部門協作不順暢,卡在這3點的認知:

跨部門要有共同目標,才叫團隊:你的部門目標又不是我的,幹嘛為你肝腦塗地,達成你的目標?跨部門協作若沒有共同目標,也難怪大家各自為政了。

跨部門有共同利益,才談協作:先問自己,跨部門的共同目標達成後,大家都能獲得利益嗎?很多跨部門協作的發生,是老闆一手主導的。但老闆沒想到,也沒能妥善安排利益的分享。試想,如果一開始不清楚目標完成後,能否獲得報償,那我們會盡心盡力的達成目標嗎?

有協作契機,才談信任。為什麼這時才談信任?不是信任不重要,而是大家合作的動機,是想拿到自己的那一份利益。所以必須先確定共同目標和利益,再談信任。

當年對「信任」侃侃而談的美國同事,如今在英特爾當高管了!那一年會議結束後,我建議他,跨部門協作要考慮的,不只有信任,更重要的要有「共同利益」。 Give-and-Take,不是新概念了,在OKR的世界,它很真實,很直白,很透明,它也必須被牢記在心的。

(著作權歸作者所有。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,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。)
(本文同步刊載於商周名家專欄-王怡淳Chris專欄)